道经坊:《太上無极大道三十六部尊经》之《太清境黄庭经》、《徹視經》
诸天气荡荡,我道日兴隆!
若有收获,请顺手转发,功德无量!小编微信2697944967
采编:娄道长
《太上無极大道三十六部尊经》之《太清境黄庭经》
人物異形,受生惟一。
氣魂得之於天,體魄得之於地。
無形無象,自空中來,但假父母以無爲有。
三百日胎完,胎完旣足則生。
是因無爲有,故神以氣爲母,氣以形爲舍。
錬氣成神,錬形成氣。
陽神未聚,三花不入泥丸;眞氣未朝,五彩不生丹闕。
故天地大也,未免輕清重濁之象;日月明也,難迯圎明缺闇之形。
積陽生神,上以麗乎天者,星與辰;積隂生形,下以壯乎地者,土與石。
水中氣昇,昇而爲霧、爲雲;氣中水,降降而爲雨、爲露。
萬象群生,不能無形。集靈以生,資道以成。
故三清以下有三太,三太之内有二儀,二儀旣判而列五帝,五帝旣立而同一區。
此天地之内,上下之氣,惟人以精爲母、以氣爲主。
五臟各有精、精中生氣;五臟各有氣、氣中生神。
神能生壽,長生保命。錬精爲丹,飬氣爲神。
眞仙上聖,修眞養氣,自然而然,内眞外應,有作必成,自凡入聖。
男子之生,先生右腎,以外精而内血、隂之裏也;
女子之生,先生左腎,以外血而内精,陽之裏也。
腎生脾,脾生肝,肝生肺,肺生心,心生小腸,小腸生大腸,大腸生膽,膽生胃,胃生内腎,内腎生膀胱,膀胱生三元,三元生三焦,三焦生八脉,八脉生十二經,十二經生十五絡,十五絡生一百八十繼絡,一百八十繼絡生一百八十纒絡,一百八十纒絡生三萬六千孫絡,三萬六千孫絡生三百六十五骨,三百六十五骨生八萬四千毛竅。
胎完旣足,靈光入體,與母分離而爲人也。
以内外言之,經絡之内而爲内,肌膚之外而爲外。
飬命,養其五臟,五臟爲根,根固葉自茂矣。
養形,養其五氣,五氣爲源,源深流自長矣。
眞氣大運,隨天元氣;眞氣小運,隨日元氣。
五臓之中,腎爲精海,心爲氣舘。
眞精在腎,餘精自還下丹田;眞氣在心餘,氣自朝中元.
悉歸黄庭正景。
而說偈曰:
思道出家,接引衆生。
令得離苦,得聞道法。
饒益一切,無量衆生。
得大神力,悉從道成。
得無所畏,神通自在。
去來往返,無所障礙。
故有斯法,濟度群生。
識法宗本,入道因縁。
《太上無极大道三十六部尊經》注解之《徹視經》
孚佑帝君 註解
徹者,無幽不燭之意。言修道者,當內外徹視,不使一毫污穢以玷。厥躬此經,悉言修道之功用,學者宜詳究焉。
學道修真,極道濟度,應當發心學道。
從初至終,念念持齋,心心不退,忘心滅心,終始運意,行坐動形,寂若死灰,同於枯木。
註:
極,至也。
忘心者,心中一無所有;舉凡一切聲色貨利俱忘之也。
滅心者,凡私之所發,隨即滅之;不使潛滋暗長也。
運意者,運其自然之炁,使之周流無間,無非意之所起也。如五行之相生、四時之相繼,去而復來、周而復始也。
寂若死灰、滅盡心頭火,而貪嗔痴愛不得以累之矣。
同於枯木,言此心等於枯木,初無有葫蘗之生也。
解:
降生天尊曰:
予人以可由者,謂之道。因道而受度者,謂之真。
是欲修真端,有賴於學道也矣。
設使道造其極,不惟可以自度,而且以濟度世人,在在俱能如願以償。道之有益於人如此,人可不汲汲以求之哉?
故凡人之在世也,應當發其善心以學夫大道。
然又不可或作而或輟,乍離而乍合也。須從初至終,念念持齋,傷生害理之事不作。
心心不退,揚鞭策馬之勇時,賈彼聲色貨利,皆所以擾吾心也,則盡忘之;貪嗔痴愛,皆所以役吾心也,則盡滅之。
惟是閉戶獨居,不與世俗之事;屈膝靜坐,常探大道之源;竊思天地之所以長存者,炁而已矣。
吾身之炁或滯,不與草木同枯乎?
於焉效法天地,吐納陰陽,降太上十方之道炁以歸丹田,鍊先天五方之真炁而朝碧殿,終而復始,周而無間。
然而此等功修,非可實用其力於其間也。不過以意運之,順其自然之理而已矣。
是道也,不以常變而有殊;不以迫豫而稍異。
凡一行一坐,雖形為之動,而心則寂若死灰、餘燼之火不能然,同於枯木、萌蘗之生不能見,學道者不當如是耶?
滅一切想,滅一切念,滅一切心;則隨念隨忘,神行不繼,歸心於
寂。
註:
心為應事之府,豈盡無外緣之接,而妄想雜念或因之而起。
要在隨起隨滅,不能使之潛伏於中,務期歸之於寂而後已。
解:
夫出入無時、莫知其鄉,心之謂也。豈易得湛然常寂之時也?
或要在隨時檢點,無令遂過而已。
方寸之地,如或乍萌,一切妄想也即起而滅之,不使稍緩。
須臾如或忽生一切雜念也,即從而滅之,無俟姑寬時刻。
凡有一切七情六慾等心當前,即滅之。務期其必盡。
如是則隨起一念,隨即忘之。
雖前口未參大道,妄念頻生,而神與事之俱行。今既滅之,必不繼 於其後。夙夜之間,惟歸此心於寂然而已。
真至道塲,謂迴心至道。翹真玄真至道,福澤無窮。災消未兆,隨
力修行。
註:
翹,仰望也。兆,見也。
言人之如是修行者,原望其至於真道,以希福澤耳。
今乃屢見其災害,不可遂存退悔之心,當隨力心修行也。
解:
學道者如是修行,可為修真已至道場,庶不虛設矣!
吾取修道者之意,而代為籌之。
蓋謂夫人之回心向善、修崇至道者,原翹首以望全夫真玄真一之至道,以獲福澤之降於天者為無窮耳!
今何以福澤不惟不降,而具災害未見其消除,其故何哉?
學道者之意如此,吾為計之,不可以不獲其報而遂自廢其功也!
更為隨力以修行焉而後可。
惟竭一心,丹心瞻望十極。燒香禮拜,運身運心,歸身歸命,恭敬
道祖三寶。抽捨淨財,市諸香油,八珍百味,營饌供養,請命道士,歸心啟告懇祈。
註:
丹心,極言其肫誠之意。十極,十方也。
運身,即整飭儀容之意。運心,運其心之誠慤也。
歸身者,此身不染一毫色慾、歸禮上聖也。
命以所受於天者,言歸命者,還其自然之性,以達其誠也。
市,買也。
此言,其奉道虔誠之意。
解:
隨力修行,其道果何在哉?惟竭盡一己之心,務使塵污悉去、俾丹田如日遙對天堦,而瞻望十方無極聖眾,以燒香禮拜焉。
猶慮精誠之難達也。於是整爾躬、飭爾容,以運身焉。戒其偽、除其妄,以運心焉。
此身不染色慾,歸身以事上帝。此命還其固有,歸命以表寸衷爰恭敬闡教之道祖,即世之所謂道經師三寶也。
其始事已極誠矣!然而焚香雖可以昭敬,而誠享亦在夫多儀,則抽捨潔淨之財出而市諸香油及八珍百味等物,歸而命諸庖人營辦齋饌,以供養列聖、其享祀已豐潔矣。
由是請命有道之士,歸其一心、不使稍有他適,為之啟告三界神祗、懇祈諸天仙眾,以免諸厄難焉。
至真如此運心,洗諸塵累宿根罪惱,生死愆尤等。一至誠齋修萬善,內外洞徹,遍照萬方,命諸眾生,同得瞻視。其福無量。不可思議。
註:
至真,道士而言,以彼之學道有得,故謂之至真也。此言道士如法修崇,不惟修齋者災消福集,而眾生亦蒙其澤矣。
解:
夫有道之士,即可謂之至真也。果然如此運心、洗諸塵累、代人懇祈,則奉道之家宿根罪垢、一切苦惱,俱能解脫矣!
舉凡見在之生者、過去之死者,所積種種愆尤,今因舉家奉道之心等於一致、同出至誠,自然可以消滅矣!
未建齋修道,原為悔過消愆;今孽緣既息,而萬善不已俱備乎?
將見一身之間,內外虛白、洞徹朗耀也。
於是放大光明,以遍照萬方,令諸一切眾生,同得瞻視其光明,以消諸罪障,其福德之無量,殆不可得而思議也!
若或齋戒,精思上道,萬慮都泯,物我齊忘,虛室生白,真靈玄應。此最上道所修。
註:
虛室,指心而言。生白者,無塵污之意。
此言人若無力修崇,能盟心奉道,其功德力亦無有能上之者。
解:
若或有人無力以備香油、供饌等物,而道又將何以奉之哉?
夫天地神祗,非貪人間血食也。人之備辦齋饈者,不過以將己之意耳。
與其誠不足、而禮有餘;不如誠有餘、而禮不足!
倘能齋戒其心,時時俱懷寡過之意、念念皆體好生之仁,精思無上大道,晝夜修持。
舉凡貪嗔痴愛,不得以擾於懷來;喜怒哀樂、不能發於俄煩。
此心空空洞洞,而萬慮都泯也。
由是己所不欲、勿施於人;忠恕之念、時存所惡;於上毋以使下;絜矩之道常在;見人之得、如己之得;見人之失、如己之失;不己物我齊忘也乎!
功夫至此,純是天理,初無一毫人欲。虛室之間,凡一切魔障、業障,悉皆去之。
第見其如鑑之明,如月之朗而生白矣!
如是則三尸諸厭化為九真,五方大魔變為九靈。
其感應之玄妙有難舉以告人者,此最為無上大道,非異人所能也。
斯人而能若是,又何遜於竭心供養者哉?!
若復有人,發無上心,欲有歸向,皆須持齋。
始啟本心,上救七祖窮魂;下及己身,禳災度厄、增延福壽。
獨運至誠、設齋開度。必使魂超九夜、爽鍊三清;命遠年長、神仙得道。
註:
此言奉道者得以陰陽二利也。
解:
若復有人焉,道成於己,發傳無上大道之心,欲一切眾生几有歸身向道者,皆須令其持齋,始能啟發其本來固有之心,以為善而去惡。
是諸奉道眾生,若慮過去七代宗祖,恐落地獄道餓鬼道而為幽徑窮魂,無緣度脫而上以救之,又慮見在一己身軀,或時罹凶災受苦厄,而欲增延福壽,不能禳度而不以及之,於是獨運一心、極其至誠、修設齋筵,開度生死罪苦,必能使七祖窮魂、魂超九夜以得睹光明;爽鍊三清、而脫諸罪咎。
是死者,得其利益矣!
是人,則命遠年長、不生不滅,得道之後,可證神仙之品,是生者受其利益矣!
大道方便如此,人何為不修之也哉?
思賢慕道,以彼之有,開此之無;以彼之德,開此之愚,破其慳貪、
成其高行。
註:
此即見賢思齊之意。
慳者,己之所有、不欲捨之也。貪者,己之所無、必欲得之也。
解:
然進修雖在夫一己,而借鑑有賴於他山。
蓋天下之義理無窮,而一人之知識有限。正不得以己有所得遂自滿足也。
惟是夙夜之間,常思親近英賢之人、企慕有道之士、而相與共處。
夫思之、慕之,果何為哉?
蓋以彼之領取夫道者、所謂有也,恐我不能有諸己、而以開此之無;以彼之有得於心者、所謂德也,恐我不能得於身、而以開此之愚耳。
觀其有、觀其德,則能破我之慳貪;開其無、開其愚,則能成我之高行。
賢道者之益我,豈淺鮮哉!
清靜身心,神氣運用,往來無窮,無有滯塞。
註:
此承上思賢慕道、而見諸實際也。
解:
夫思賢慕道,非僅有是心已也。
凡賢道之所有者、而我未能有焉,此心何以得遂?
凡賢道之所得者、而我未能得焉,此身何敢稍寬?
於是清靜其身,無令倫常之有缺;清靜其心,不使客念之或萌。
神則運用於心,使之時昇紫府;氣則運用於身,使之共朝碧霄。
周而復始,往來無窮,凡三關五戶,俱無有滯塞也。
庶幾賢道之有,亦為我有;賢道之德,亦為我德也乎?!
祈告天地,啟告明靈,須絕妖氛,精潔內外。
註:
此乃發宏誓願以天地神靈為証也。
解:
道成於己,雖建諸天地,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矣!
於是祈告天神地祗,以鑒己之慇懃;啟告神明萬靈,以納己之誠悃。
非諂媚以邀福也!
實則發宏誓願,務須絕去一切妖氛,以令吾身之內外俱精白清潔也!
皆欲泯其萬境、息此六情;普洗煩心、遍證諸想。
註:
此總結上文之意。
解:
合而觀之,或設齋開度,或慕道思賢,或自修,或祈禱,皆欲泯滅其萬境之塵氛、絕息此六情之纏擾也。
惟是普洗一切煩惱心,清清靜靜,務使竅竅光明,徧證一切諸妄想;色色空空,務令念念無礙。
若而人者,方不愧修真之士也乎!
故學道者,不勤行業、不修齋戒,難達至真、徒勞山林。
註:
此言出家學道者,若不慇懃修持、以求明心見性,雖寂處山林,終無益矣!
解:
故凡學道者,須精進不退,以期明心見性也!
若不勤修行業、而時時歸依;不修齋戒、而念念受持,雖名為學道,實難以達夫至真,即靜處山林,徒勞而已、安能以得乎道哉?!
凡持齋,嚴奉戒律。
務欲行道,歸奉上清。
求真學道,鍊氣延生,普及人天,徧資凡聖。
然上士所行,非凡下能奉。
註:
戒律,凡三歸九戒,皆本之玉律也。
此言持齋之法,正學道者之功修也。
解:
夫學道者,必何如、則始為有得也哉?
大凡持齋者,於玉律中之戒條、嚴為奉持,不可稍犯;其行道也,不以半途是盡,不以一得即止。
務欲修其正法,歸身以奉上清,其發願已大矣!
其用功也,不為外道所感,不為旁門所誤,務欲求其真諦、學道而成妙果。
其辯論已嚴矣,至於功修果何如哉?
鍊其真氣以延生,無使往來之或滯。
不疾也、不徐也,取之不多;勿忘也、勿助也,發之不暴。其行持何其慇懃歟?
若夫功德之所見,更有難言焉者。普及於人天、無處不被其恩惠;徧資夫凡聖,無人不賴其裁成。其利益何其廣大歟?
然此乃上士所行之道,殆非凡下所能奉者矣!
欲學道者,當先勉為受道之人焉可也。
夫金籙科品,保鎮國祚,消災延壽。玉籙要品,保安社稷,永絕干戈。黃籙正範,開魂度爽,徧及生死。
註:
金籙科品,元始天尊所傳也。
玉籙要品,降生天尊所傳也。
黃籙正範,靈寶天尊所傳也。
其實三清大道,俱出一源,不過因時傳出,以區其科品耳,此又不可不知也。
解:
然人之奉道修齋,而科品亦各不同。
如遇日月五星災厄,或主國家之事,或主兆民之災,則金籙其最要矣!
夫金籙科品,而利益果何在哉?蓋能以保鎮國祚綿長,消其天災以延人之壽算也。
如遇天攙天搶二星下降、則主盜賊蜂起、人民死傷,而玉籙所當修矣!
夫玉籙要品,其功德果何如哉?
蓋能以保安社稷、永絕干戈也。
至於眾生不知修福、死墮地獄、受諸無量苦惱、無有出期,而奉道修齋,宜遵黃籙正範。
蓋惟此,方能開其九幽、使死魂受鍊、度諸苦爽、徧及一切生死也。
科品之不同有如此。
聖凡同修,自然廣濟幽明,普救一切孤滯,徧救一切九幽苦爽。
註:
此言三科品,人人俱宜修習,以示人勉力奉道之意。
解:
是三科品也,俱無極之大道,具先天之秘旨。功德甚大、利益無窮。
奉道者,豈必擇人以修習哉?!
吾想天地之間,人類甚多,就其天資學力而論之,部外聖凡兩等修斯道也。
為聖人者固可為,凡民者亦無不可。
倘若聖凡同修,將見陽和大地、共安無事之天;長夜孤魂、各遂超昇之路。自然廣濟幽明、生死咸沽勝會。
見在之眾生具不必論試,即九幽之罪魂言之,彼夫餓鬼道中一切孤魂滯魄,苦趣難言、慘慘悽悽,惟見鴉飛兔走、啾啾唧唧,那睹日照月臨?千百劫浮沉苦海、二六時依傍寒林。任風雨之飄搖、餐霜露而飲食。不遇良因何由解脫?
今則普救之。
地獄道中一切苦爽,拘於九幽、慘毒更甚。劍樹刀山,說不出萬般苦楚;油煎鋸解、道不盡諸獄森嚴。
悔前生之惡孽難消,嗟後人之善功不繼。
輪迴惡道,難卜出期。
今則徧救之。
知度死之功德,而利生可知矣!
三元八節、本命生辰。學道修身,謝愆求福。救諸三途五苦八難、牢獄、疾病、死亡之厄。持念神咒,辟斥瘟災、時行疫厲、邪魅故氣。
註:
解見前篇。
此言三科品,若能隨時修持,則可以利益一切也。
神咒者,乃太上老君所傳也。行持念誦,皆能祛邪縛魅。
故氣,即邪氣也。
解:
夫此三科品隨在俱可以修持也。
或遇三元或逢八節,或本命生辰,俱宜學習大道,以修持身。
蓋道法無涯,功德甚溥。
凡遇此等日期,誠能嚴潔壇場、廣置香花,將見謝愆而愆可消、求福而福自至。
不但己也,而且能救諸三途、五苦、八難之災,牢獄、疾病、死亡之厄,則陰陽受苦眾生、俱得受其利益矣!
又或鄉境之內,瘟疫流行、妖邪作祟,以致一切男女不得安寧,此乃陰陽之炁不調,歲運所降、歲氣所生也。
則持念太上神咒,如法遵行,自可以調其二氣,辟斥瘟邪凶災。
舉凡天符之因時而行者,春瘟、夏疫、秋癘、冬癀,不得復興;邪魅故炁,不得為害,其法之利益有如此者。
復有金房天寶,正一太平,五鍊旨教等經,精勤行道。
依奉正範,各具本經。
註:
此連舉經之名,以示人轉誦之意也。
凡誦經,非僅披閱其文,須一一依經,所行其功亦如各經之所云矣。
解:
雖然三科之品流傳,非徒事儀文已也。
復有金房天寶經文,習金籙科品者,宜誦之。
正一太平經文,習玉籙要品者,宜誦之。
五鍊旨教經文,習黃籙正範者,宜誦之。
蓋科品其末,而經文乃其本也。
修道者如於此等真經、精勤依時行道而轉誦之;遵科修奉、正範而奉行之,則其功德亦各具本經之所云而已。
吾願修道者,慇懃以行持焉可也!
而說偈曰:
燒香建齋,功德無量。
甘露法食,解脫為漿。
示彼之有,現諸國土。
供養十方,無量道寶。
及諸眾生,而修淨土。
教化眾生,具習威儀。
施無畏力,發無上道。
普伸啟請,而示其行。